冷轧板原料缺陷很大一部分源于炼钢,常见的深冲冷轧板ST16、超深冲冷轧板表面缺陷主要有以下三种。
1.夹杂
夹杂缺陷主要特征为沿钢板轧制方向存在细线状或条片状缺陷,缺陷比带钢基体亮或暗。如果铸坯中夹杂物尺寸较大,轧制成薄板后,夹杂物充分暴露,在钢板上就会形成缺陷。通常认为夹杂缺陷是由铸坯中的夹杂物,如Al2O3、保护渣、被钢水侵蚀的耐材等进入钢水中所引起。通过夹杂缺陷微观检验,发现内部有异常高含量的Na、Mg、Al、Ca等外来成分。消除夹杂缺陷的有效措施是钢质纯净化、精炼工艺优化、连铸横拉速操作、铸坯表面清理等。
2.皮下气泡
皮下气泡缺陷宏观观察为沿轧向分布,边界笔直,头尾略尖,具有典型的笔管形状特征。如果皮下气泡距铸坯表面很近,轧制后容易破碎暴露,呈起皮状,反之不破碎,仅凸起,保留完整的气泡特征,见图1。
保护渣受潮是导致皮下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,对于冷轧深冲板、超深冲钢,皮下气泡大多是氩气泡残留所致,氩气泡缺陷微观检验后一部分缺陷中可以发现存在微量O、Na、Mg、Al、Ca等外来成分,它的形成机理是:进入结晶器后,在随钢流向前运动的过程中,氩气泡受其浮力的作用,影响结晶器的流动行为,氩气泡在上浮过程中会和钢液中的固体夹杂物发生碰撞并相互吸附,卷入到液相穴的下部,最终被坯壳的凝固前沿捕捉。减轻或消除皮下气泡的主要措施是保证原料干燥,并控制氩气流量。
3.翘皮
翘皮缺陷常见于微合金化钢种,尤其是含铌钢。缺陷宏观观察呈舌状,有张开的,有闭合的,根部与带钢本体相连,缺陷通常存在于钢板边部,这种缺陷一般认为是铸坯在矫直时产生的抗张应力、导致铸坯边角部出现裂纹造成的,。铸坯边角部裂纹经加热、高压水除鳞之后,经轧制过程中的碾轧、翻平,会在钢板表面形成翘皮缺陷。生产中采用倒角结晶器、降低铸坯冷却强度、铸坯边角部清理、减少轧制过程中冷却水量等措施对消除翘皮缺陷有明显效果。